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中大老师的一天 | 教师节特别策划

中大青年 中大青年 2022-06-11


中青记者:李绮雯 林诗婷 于念露 胡纯一 姜清越 
责任编辑:窦承慧 姜清越


今天是中文系作业“百篇作文”递交的日子,几沓厚厚的手抄稿纸堆叠在了中国语言文学系老师邵明园的办公桌上。此时,他正翻开其中一份,逐字逐句地认真审阅起来。在身兼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同时,这并不是项轻松的工作。


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职业?中大老师们平时除了上课还会做什么?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一天?中青记者此次对不同专业的三位老师进行了采访,探寻他们的生活,诚邀大家共同查阅这份“中大老师图鉴”。



8:00



中国语言文学系在教学培养上实行全程导师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在写作与学术方面的指导。除了指导大一学生写作百篇作文外,邵老师还要对大二学生的书评、大三大四学生与研究生的论文写作给予帮助。所有的这些文章,邵老师都会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在这一年中,邵老师负责指导的大一学生就有三位,也就是说,仅仅是对于大一学生,他就需要审阅三百篇作文,每篇少则几百字,多则数千字。而在审阅之后,他还会对每位学生给出具体的评语,列明了每篇文章的优劣之处,以及如何改进:“……这篇文章的选题角度非常新颖。但场景的描写可能过于细致了,“留白”不多,几乎把所有的背景和可能性都叙述了,导致了读者思考的空间也减少了。如何在一个紧凑的空间里,把矛盾尽可能地激化,如此达到艺术张力的效果,还需要你继续探索。比如你可以继续尝试,如何把它压缩到1500字,却能够表达同样的艺术效果,同样可以表达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因为如此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作业,邵老师每次批改同学的百篇都需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而对于书评、论文等更具专业性的文章,他会更费心力。由于研究方向的相关性,邵老师多被安排指导藏族学生。相对而言,他们在使用汉语写作上可能不太熟练,需要老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有时候学生们在遇到问题后不会主动来找老师,他便常关切地询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是否需要帮助。


(邵明园老师与15级学生王释帷)

在邵老师的办公室里,放有一块立式黑板。“在系里申请课室要走一些流程,有时候由于其他课程冲突,也很难安排到教室。所以为了更方便地指导一些学生,我就直接买了一块黑板放在办公室里了。”邵老师直接在办公室里上课,也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兼顾学生的需要。虽然因此肩负了更大的工作量,但他认为,给予学生到位的学术指导,是一个老师所必须做到的。


被问及一天中何时最快乐,邵老师十分真挚地回答:“那一定是看到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出色的时候。”


11:25


王冠蕾是药理学教研室和心脑血管研究中心的教授,已经任教20年。王老师喜欢自己动手做饭,但由于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她还是选择去食堂解决午饭,然后步行回家。她会走得飞快,因为闲暇时间不多,只能利用起上班下班的时间“快走”达到目的。


(王冠蕾老师在实验室)


她没有午睡的习惯,常常在简单的午餐后继续教学与科研工作,有时会在校园或者附近的公园里晒一会儿太阳,她开玩笑说,是为了“预防骨质疏松”。


王冠蕾老师在中国药理学会、美国心脏学会等学术组织具有多项兼职,需要从事大量科研工作。但在她看来,身为一名教师就应当以教学为首。为了增进了解,王老师有时会约上学生一同爬爬山,顺便聊聊学生们课题中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甚至情感状况......几乎每一个关涉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她都会密切关注。也正是因此,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她能够保持年轻的心态。


15:50


刚刚参加完班会,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徐娴老师前脚踏进办公室,后脚就有一位学生在门口打探,“请问徐老师在吗?”作为大二的班主任,徐老师除了教授法语基础课程,还要处理大量学生事务,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答疑”。“老师也都曾是学生,我想为他们解答我自己在读书时也有过的疑惑。”没有课的下午,她和学生有时候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还有一次快到深夜12点才结束交流,离开办公室。


(徐娴老师在课堂上)

课堂里的徐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也同样深入。她不曾吝啬于与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新观点、新想法,并总是自己课上“最活跃”的那一个。说到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徐老师有自己的想法。她坦言:“上课对我来说更像是学术工作之外的愉快‘消遣’和排解压力的特殊方式,课堂的90分钟也是我一天中最开心、最享受的时间。”


16:00


最近一段时间,邵明园老师的日常除了完成备课、撰写论文等工作外,还增添了一项新内容。每天下午,邵老师起身走出办公室,离开学校,前往一处“神秘之地”——一家英语辅导机构。他将在一个类似英语角的场所练习口语。


学无止境。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更适用于每一个进取的人。为人师者,既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输着知识,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输入新知与提升自我。


邵老师说,学习英语口语是为了更自如地进行国际交流,提升学术水平。他萌生出学习口语的念头,始于以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他发现,与会的一些同龄人可以自由地用英语进行汇报,会后无障碍与国际知名学者进行交流、探讨。这些拥有较好英语口语能力的学者们,让他非常羡慕,于是他下决心奋起直追。


(邵明园老师书架上的众多语言类书籍)


邵老师称,较好的英语能力是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学术的国际化程度的必备工具。“在学术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不进行语言交际上的学习和追赶,会导致学术研究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错失许多学术发展的机会,学者甚至是学科领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为了学习英语口语,邵老师不仅报名了辅导班,而且还打印了一份厚厚的英语会话手册,平时在家也会观看英语视频来练习英语听力。


19:33


送走最后一位来谈心的学生,徐娴老师松了一口气。她没有什么特别爱好的体育项目,但音乐在她心里始终是闲暇时的陪伴,更是低落时的调剂。打开桌上的DVD,放入最新购置的专辑,歌手的欢快音乐瞬间填满了傍晚的办公室。作为“追星一族”,徐老师每年都会去听几场喜爱的歌手的演唱会,平时也会买新专辑、关注歌手的动态。相比起慢歌,她更爱“闹腾”些的音乐。“听慢歌我会睡着的,听这些动感的更加积极。”不管是始终与学生平视的年轻心态,还是课堂上用不完的活力值,徐老师在音乐里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徐娴老师拍摄的演唱会现场)


自2012年进入中大,这已经是徐娴老师教师生涯的第7个年头。她笑了笑:“我觉得才刚刚开始呢。”


24:00


晨昏线扫过东八区,黑暗渐渐包裹东半球。午夜降临,热闹的校园安静下来,人们沉入梦乡。但对于王冠蕾老师来说,工作还没有正式落下帷幕,黄昏的余晖丝毫不吝它的热情,问候每一个老面孔,和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年轻人。


王冠蕾老师的桌前依然亮着灯,做饭、陪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学习、做家务......忙完这些已经晚上十点钟了,王冠蕾老师才得以迎来一天中“自己的时间”。她会在这个时间修改课件、准备上课的内容,或者查阅文献,做一些科研相关的工作。每周的周二和周四,王老师有“早八”课,需要六点左右起床,为女儿准备早饭。


教师、科研工作者、母亲、妻子......从凌晨到深夜,她在不同的身份之间穿梭,不敢松懈,却甘之如饴。

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之外也有美丽精彩,除去“中大老师”的身份,我们更可以看到一个个认真负责同时也不失活力的人,更不难体味到他们日常生活的忙碌与充实。教书育人是一份职业,同时也是一种态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大老师一天的点点滴滴中,我们看见的是“教师”的延续与传承。


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本文系中山大学中大青年传媒原创作品

版权归中大青年微信公众号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中青与你,钟情于你——中大青年社团介绍


New Light——小青与你相约 展望未来 | 迎新




今日小编:郑晓晴
初审:郑梦婕、万永昊
审核:刘洁予
审核发布:马明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